2025.7.4 ▏总第七十七期
1.6项氢能应用入选工信部绿色低碳标准重点研究方向(2025-2027年)
2.六部门: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添彩
1.国家能源战略下,醇氢汽车迎来新机遇
2.能源巨头释放巨量产能!全球LNG贸易格局或将迎来新调整
3.2025年中国氢能商用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技术瓶颈不断突破,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
4.内地甲醇市场供需双增,需求端支撑力度增强
5.稳居全国前三,宁波舟山港LNG加注量突破5万吨
6.陕西锻造氢能全产业链
7.难度堪比航母!LNG船舶:行业解析(附细分标的)
8.柴茂荣:清洁氢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9.首次!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完成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1.全球氢能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2.马士基完成全球首支绿色甲醇船队组建
3.全球约60个国家发布了氢能战略!欧盟出台低碳氢氨醇补贴新规,氢能产业挑战机遇并存!
4.IEA:液化天然气供应排放评估与减排方案
1.中集安瑞科赋能西江绿色水运转型,广西首批移动式罐箱LNG新能源船正式开工
2.中国海油完成香港最大规模液化天然气加注
3.中材科技(苏州)李桦圣:储氢环节多技术并行,难言谁会取代谁
4.中国海油领“国际证书”,“发力”绿色甲醇!
5.中标、签约、竣工!厚普年中冲刺再提速
(点击以上各标题可跳转原文)
1.6项氢能应用入选工信部绿色低碳标准重点研究方向(2025-2027年)
6月26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在《方案》附件《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重点研究方向(2025-2027年)》中,列出了70个标准重点研究方向,其中有6个氢能应用方向入选,涵盖了碱性电解槽能效、氢冶金、绿色甲醇、绿氨等多个环节。
2.六部门: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添彩
6 月 27 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此背景下,内河航运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方面正迈出坚实步伐。
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的发展上,依据《意见》指示,相关研发工作正加速推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成为重点任务,电池动力技术在中小型船舶和中短距离运输场景中加快应用,电动船定班、定线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LNG、甲醇动力技术在中大型船舶和中长距离运输场景中也不断取得突破,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的探索稳步开展。为保障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的推广,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紧锣密鼓进行,配套的安全监管体系和建设标准逐步完善,优先靠离泊、优先过闸等支持政策也纷纷落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运输船舶淘汰工作有序推进。
1.国家能源战略下,醇氢汽车迎来新机遇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体系转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新型能源将逐步成为我国能源主体。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推动生产与生活用能类型和方式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范围,醇作为一种氢能形式,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换载体。醇氢汽车可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短板,正加速从低碳排放走向净零碳排放,醇氢汽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能源巨头释放巨量产能!全球LNG贸易格局或将迎来新调整
报告披露,2024年全球LNG(液化天然气)市场稳健增长,贸易量同比增2.4%,新增液化年产能达650万吨,且贸易格局呈现显著结构性变化。随着2025年全球新增5800万吨/年液化产能的释放,LNG贸易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全球新一轮LNG产能建设高峰也即将到来。
国际石油巨头以及国内“三桶油”纷纷加大LNG产业布局。随着全球LNG市场的持续发展,这些能源巨头的行动将深刻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走向。
3.2025年中国氢能商用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技术瓶颈不断突破,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
氢能商用车,指以氢作为能源的商用车。相比于乘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更适用于里程长、排放大、补能要求高、路线相对固定的商用车。在全球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新能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分支,氢能因零排放、能源效率高等特性,被视为“终极能源”之一。当下,氢能源汽车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正逐步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
从技术上来看,氢能商用车动力总成模块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或氢内燃机,可在行驶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实现超200千瓦的大功率燃料电池装车,续航里程更是达到400公里-1000公里,可以满足长途运输需求,相较于电动车可能需要数小时的充电时间,氢燃料的加注时间更短,可以快速补充能量,提高了运营效率;由于氢气的价格相对稳定,且氢能商用车的行驶里程更长,使得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4.内地甲醇市场供需双增,需求端支撑力度增强
2025年内地供需格局由往年的供大于求转向供需平衡,部分时间内地市场呈现供小于求的局面。供给方面,国内产能继续增长,但多数配套下游装置,绿色甲醇意向产能同步提供增长助力。需求方面,传统下游需求继续增长,MTO需求也继续发力,需求整体改善。
本年度规划产能投放放缓,新增产能增量有限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甲醇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持续显现,部分环保不达标的产能被迫退出市场,同时新增产能审批趋严。截至2025年6月末,国内甲醇总产能达到11629万吨,其中新增产能54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80万吨。需要关注的是,尽管新增产能规模较大,但其中大多数新增产能已实现下游装置配套,可供外卖的增量有限。与此同时,绿色甲醇产能计划稳步推进,但由于多以中小型装置为主,且部分项目仍处于建设和落地观察期,短期内对市场供给端的实质性增量贡献相对有限。
5.稳居全国前三,宁波舟山港LNG加注量突破5万吨
6月30日,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阿莱西亚”轮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进行约5000立方米的LNG燃料加注,这意味着,今年宁波舟山港LNG国际航行船舶累计加注量突破5万吨,稳居全国港口前三名。
作为清洁高效的船用燃料,LNG可显著降低船舶排放:减排一氧化碳90%、二氧化碳15%、二氧化硫98%以上、固废颗粒物96%以上。宁波舟山港5万吨LNG加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执行加注任务的“海洋石油302”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LNG加注船,最高加注速率可达2000立方米/小时,具备运输、加注、仓储一体化功能。此次加注采用“同步作业”模式,在加注过程中受注船能够同步完成货物装卸,最大程度缩短船舶在港时间,提升港口靠离泊和作业效率,实现“无感加注”。
6.陕西锻造氢能全产业链
在陕西,国内先进的氢燃烧领域规模化研发测试研究院签约落户西咸新区;在榆林市,全球规模领先的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装置5月转入稳定运行;在“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上,一辆辆氢能重卡日夜穿行
氢能来源丰富、绿色低碳。作为全国重要煤化工基地,陕西氢产能超200万吨/年,如何发挥最大效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7.难度堪比航母!LNG船舶:行业解析(附细分标的)
LNG运输船、航母、和大型豪华邮轮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三大明珠”,代表了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
在上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LNG船产业链发展大会”,沪东中华最耀眼,沪东中华是中国首家成功交付大型LNG运输船的企业,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同时建造NO.96和MARK Ⅲ两种薄膜型液货围护系统大型LNG运输船的企业。已经交付和手持订单的LNG装备超过100艘,全球市场占比20%以上,十足国人的骄傲。
5月26日,中船旗下江南造船厂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2号船“AL RAHBA”号正式交付。该船建造周期相比去年11月交付的首制船进一步缩短,标志着江南造船不仅已具备大型LNG运输船批量交付能力,其建造水平和效率也跻身全球领先阵营。
8.柴茂荣:清洁氢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1.从能源转型看氢能产业发展形势
2.氢能产业链技术路线及发展情况
3.国家电投氢能战略布局及总体发展情况
9.首次!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完成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7月2日,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COSCO SHIPPING YANGPU)”轮首航海南省洋浦港,并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本次首航洋浦港暨首次加注绿色甲醇进一步织密洋浦港航线网络,加快推进“双向双枢纽港”建设,开创了中远海运集团在国产双燃料船舶与绿色燃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国航运业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1.全球氢能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迫在眉睫,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已成共识,氢能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业界人士认为,面对氢能产业化的规则缺失、成本挑战与技术瓶颈等问题,唯有各国携手合作、共享经验、优化布局,才能加速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
更多国家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在全球变暖的挑战下,能源的绿色清洁化转型无疑是大势所趋,而氢能由于其可获得性更高、减碳降碳效果明显,下游应用场景广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一大重要抓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UDO)气候与技术伙伴司司长Petra SCHWAGER在日前举行的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主论坛上表示,全球氢能行业正迎来重要转型。一方面,政策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推动氢能产业从示范应用迈向规模化落地和技术成熟的阶段。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约60个国家发布了氢能战略。
2.马士基完成全球首支绿色甲醇船队组建
近日,马士基最新一艘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Axel Maersk”号在韩国HD现代重工蔚山船厂正式命名交付,标志着全球首个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系列建造项目圆满完成。至此,马士基旗下船队现运营总计13艘甲醇双燃料船,包括1艘2100TEU支线船和12艘16000TEU大型船。
据了解,“Axel Maersk”号总长336.78米,型宽53.5米,吃水18米,载重量189508吨,挂丹麦国旗,入级美国船级社。目前,这艘船已经开启首航,投入连接亚洲与欧洲客户的东西向主干航线。
3.全球约60个国家发布了氢能战略!欧盟出台低碳氢氨醇补贴新规,氢能产业挑战机遇并存!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迫在眉睫,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已成共识,氢能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面对氢能产业化的规则缺失、成本挑战与技术瓶颈等问题,唯有各国携手合作、共享经验、优化布局,才能加速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
更多国家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在全球变暖的挑战下,能源的绿色清洁化转型无疑是大势所趋,而氢能由于其可获得性更高、减碳降碳效果明显,下游应用场景广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一大重要抓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UDO)气候与技术伙伴司司长PetraSCHWAGER在日前举行的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主论坛上表示,全球氢能行业正迎来重要转型。一方面,政策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推动氢能产业从示范应用迈向规模化落地和技术成熟的阶段。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约60个国家发布了氢能战略。
4.IEA:液化天然气供应排放评估与减排方案
这篇报告由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主要评估了液化天然气(LNG)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措施。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LNG出口量达5500亿立方米,其供应链(包括生产、液化、运输和再气化)的平均排放强度为19.5克CO₂当量/兆焦耳,其中甲烷泄漏和液化过程的高能耗是主要排放源。报告分析了不同地区和环节的排放差异,提出了通过甲烷减排、电气化、碳捕集与封存(CCUS)以及提高能效等技术手段降低排放的可行性,并估算全球实施这些措施需约1000亿美元投资,可减少60%的供应链排放。此外,报告强调了数据透明度和国际合作对推动减排的重要性。
1.中集安瑞科赋能西江绿色水运转型,广西首批移动式罐箱LNG新能源船正式开工
近日,由我会副会长单位中集安瑞科旗下中集蓝水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提供核心技术的广西首批10艘移动式罐箱LNG新能源船在桂平宏信船厂正式开工。作为LNG移动罐箱技术方案提供商,中集安瑞科携手广东清远利航运输有限公司、宏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淄柴动力有限公司,共同推动西江航运绿色升级,助力粤桂两地打造低碳水运新标杆。
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装备供应商,中集安瑞科为本次项目提供了自主研发的移动式LNG罐箱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是中集安瑞科在LNG移动存储与运输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中集蓝水科技发展(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卫东在仪式上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技术创新,为西江黄金水道乃至全国内河航运的绿色转型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2.中国海油完成香港最大规模液化天然气加注
6月10日获悉,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在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一次性为德国大型集装箱船“河内快航”号加注4300吨液化天然气。本次加注是香港迄今为止开展的单次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有力提升了香港船用燃料供应服务保障能力,开创了绿色港口与现代航运体系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对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3.中材科技(苏州)李桦圣:储氢环节多技术并行,难言谁会取代谁
作为氢能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储氢技术在近些年来呈现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路线。目前,气态储氢是现阶段最为成熟和应用最多的储氢技术。以车载储氢瓶为例,当前高压气态储氢主要采用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型)、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型)作为容器。
“自2023年IV型瓶国标发布以来,市场量产进程就有所提速。”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桦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IV型瓶国标的发布,一方面明确了IV型瓶的材料选型、设计制造、检测标准等关键信息,终结了此前“无标可依”的混乱局面,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竞争”;另一方面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技术共识”——材料商、设备商、车企可根据国标协同研发,加速技术落地,并推动国产IV型瓶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为国产IV型瓶产品加入国际竞争提供可能。
4.中国海油领“国际证书”,“发力”绿色甲醇!
7月2日,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化学”)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完成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加注作业。标志着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产品成功打通生产、销售及商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环节,实现了“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运闭环。
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产品是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制作原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燃料(全生命周期是指从燃料生产到最终在船上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柴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本次加注的2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5吨,相当于种植19000余棵树的碳汇效应,远超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要求的65%减排能力。
5.中标、签约、竣工!厚普年中冲刺再提速
时至年中,盛夏时节,厚普股份多个业务线铆足干劲、开拓市场,迎来了“持续发力、捷报给力”的良好局面
厚普股份旗下子公司厚普技服顺利签约林芝制加氢系统运营服务项目,是将乌兰察布三峡“源网荷储”运营项目的运营体系建设方案及实践经验,成功拓展应用到林芝制加氢系统运营服务项目的又一典范,成熟的运营方案和专业团队确保该运营服务项目已安全运营超过30天。
西藏林芝东方电机产业园制加一体站项目依托林芝市东方电机产业园,集成制氢、加氢及燃料电池实车验证功能,是在高寒地带开展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及高原环境氢燃料电池系统实车运行验证项目,也是西藏首个高原环境氢能全链条示范工程。该项目是厚普技服运营的第二个制加氢系统运营项目,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氢能基础设施服务领域的专业能力获得市场持续认可,也为氢能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厚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