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安瑞科低温液氨运输车在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投用
7月8日,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的首期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当日发出的全球首罐绿氨,其运输装备正是由我会副会长单位中集安瑞科旗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瑞科气体机械)研发的国内首台低温液氨运输车。该项目配套的高压氮氢平衡系统同样由安瑞科气体机械提供。
这标志着中集安瑞科已构建起绿色氢氨从制备到运输的解决方案,以核心技术装备助力零碳能源革命。
绿色氢氨项目通过整合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与绿氨合成环节,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易于储存和运输的氢基化合物,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该项目总体规划产能152万吨,首期工程产能32万吨,是全球首个“绿电-绿氢-绿氨”全链条零碳示范工程,不仅开创了行业先河,也展示了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低温液氨运输车保障长距离安全流转
液氨需维持在-33℃以下低温,且气密性差易挥发泄漏,这给长距离运输带来稳定性和安全性两大挑战。
安瑞科气体机械凭借在低温储运领域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低温液氨运输车采用行业领先的低温储存技术,专为绿氨特性深度优化,有效维持液氨在长途运输中的稳定低温态,显著降低泄漏风险,为项目产出的绿氨安全、高效输送至下游市场提供有力保障,解决了绿氨规模化应用的首要瓶颈。
这也是2023年安瑞科气体机械研发的首台低温液氨运输车,首次应用于绿氨项目。
高压氮氢平衡系统驱动高效绿氨合成
在绿氨生产的关键环节,持续且稳定的绿氢供应至关重要。安瑞科气体机械为此项目定制化研发的高压氮氢混合储气系统发挥了核心作用。该系统不仅与压缩机合成塔实现精准适配与无缝衔接,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保障氮氢气体的稳定性供应。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是推动绿氨高效、低成本合成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大容量绿氨储罐支撑规模化运行
除在运输和制备环节的技术突破外,安瑞科气体机械在绿氨安全存储领域同样具备领先优势。
公司研发的大容量绿氨储罐,具备卓越的密封稳定性和智能安全监测系统,能够满足绿氨大规模、长时间存储的严苛要求,为项目的后端储能环节提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基础设施保障,成为绿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能量仓库”。
发展绿色氢氨产业已成为我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2025年,包括内蒙古在内的21个省(区、市)将绿色氢氨发展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蓬勃兴起的绿氢绿氨产业,安瑞科气体机械凭借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积淀,已成功开发出全套储运解决方案,并积极投入新一代中高压、大规模储氢系统的研发。未来,中集将通过持续夯实技术实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迈向新高度。
- 05-09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 02-13永安行: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 01-03华电取得首个绿氨掺烧项目
- 07-12内蒙古首套“出国”制氢系统正式产气 开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篇章
- 04-23北京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排约90吨
- 09-1878辆“无锡造”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投用
- 07-19全球首个万吨级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签约浙江
- 07-06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03-03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锡启用
- 12-26氢能摩托车实现“水循环”
- [ 氢能车船 ]三门峡召开绿氢制加一体科研示范站项目推进会
- [ 氢能车船 ]青岛炼化燃料电池氢出厂量超千吨
- [ 氢能车船 ]这个大化所工程创业团队为何能够造出“超高性价比”电堆产品
- [ 氢能车船 ]可再生能源制氢对促进我国新能源规模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 氢能车船 ]扬州:举“氢”若重成就“产业森林”
- [ 氢能车船 ]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项目首批纯氢输送管下线
- [ 氢能车船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建设提速 打造绿色低碳运输新动脉
- [ 氢能车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金坛开工
- [ 氢能车船 ]首制绿色甲醇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工
- [ 氢能车船 ]氢能破局需打通关键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