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 (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2024年9月 第1期

2024-09-06 创始人 2666次

2024.9.6  ▏总第三十九期

   1

政策法规


1.成都市启动2024年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

2.亿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首期示范工程获批

   2

关注热点


1.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展望

2.近300辆氢车招中标一览

3.万吨级绿醇工程开工!大连氢基能源码头配套项目

4.国鸿氢能参建!全国首艘内河氢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开工,可储氢550Kg续航380公里

5.2024年氢能客车“落地”追踪

6.央企电力巨头,再投氢能!

7.中国内地第31座LNG接收站即将迎来首船!

8.1300公里!打通“氢能高速走廊”

9.氢能加强合作!中非论坛: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

10.深圳核发首张加氢站气瓶充装许可证

   3

国际动态


1.金砖国家将联手加快氢能技术推广应用!

2.全球首家!托普索绿色合成氨厂投入运营!

   4

会员动态


1.中海油气电集团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

   5

专家动态


1.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交通运输部水科院船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受邀参加甲醇燃料中速机技术研讨会暨签约仪式

2.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燃气集团(长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家汉赴“淮河能源启航”号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开展慰问活动

3.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中心主任王贺武受邀参加链宇科技与中集储能签约仪式

政策法规

NEWS

1.成都市启动2024年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

2024年9月2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表关于开展2024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就2024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的总体目标、组织方式、申报要求、支持标准、申报材料、申报方式、项目遴选、奖励方式、保障措施、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做出相应说明。

关于开展2024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成经信财〔2024〕82号

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综合执法(城市管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企业:

按照《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成经信财〔2024〕41号)、《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政策申报指南〉的通知》(成经信规〔2024〕1号)有关要求,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

2.亿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首期示范工程获批

9月3日,阿拉善年产10万吨液态阳光绿色甲醇首期示范项目获备案。

本项目利用阿拉善盟丰富的风光资源(可利用资源量超13亿千瓦,远景资源量超30亿千瓦),应用CO2加氢制甲醇工艺,通过捕集CO2耦合新能源制绿氢合成绿色低碳甲醇,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项目采用绿色低碳甲醇制备核心技术,将CO2与H2混合经加压后一步法合成甲醇,该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了CO2和H2合成制甲醇全流程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建成年产绿色低碳甲醇50万吨示范项目,二期建成年产绿色低碳甲醇500万吨项目,远期规划总体形成年产1亿吨绿色低碳甲醇产能。

自2024年7月内蒙古氢能新政要求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批复后,应当在1年内达到实质性开工以来,7月19日至9月2日,内蒙古无一氢能项目备案,而此前每个月内蒙至少有10多个绿氢项目备案。

2024年9月3日,金风科技太仆寺旗风电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吉利阿拉善年产10万吨液态阳光绿色甲醇首期示范项目两个项目获备案。

关注热点

NEWS

1.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展望

氢能产业是对工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绿氢是未来能源系统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也是工业和交通等领域脱碳的利器。

2022年以来,我国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

一是氢气产量加速增长、煤炭是制氢的主要来源;

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氢能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

三是我国绿氢项目规划与建设初步呈现多元化格局;

四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有望成为我国绿氢生产基地。

然而,我国氢能产业还存在一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来自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产量大幅增加加大我国碳排放压力,电解制氢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氢能制储运加用环节部分设备仍有短板,地方氢能政策与融资过于偏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三大问题。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良性发展,充分发挥绿氢产业对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各级政府需要基于能源转型逻辑,合理确定绿氢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边界,合理把握绿氢各种应用场景的优先次序和推广节奏,并进一步完善以绿氢为导向的氢能融资与监管政策。

2.近300辆氢车招中标一览

近期多地氢车订单持续释放。近三个月以来,接近300辆氢车的招标、中标情况,主要分布在重庆、迁安、榆林、丽江、上海、荆门、洛阳等地,以氢能重卡、客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环卫车等车型为主。详情如下

招标:

1、重庆采购100辆氢车

2、迁安采购12辆氢能环卫车

3、榆林市采购3辆氢能公交

4、丽江采购5辆氢能客车

5、神华煤炭采购12辆氢能客车

中标:

6、上海采购5辆氢能客车中标

7、荆门采购5辆氢能公交中标

8、陕西采购2辆氢能通勤车中标

9、郑州采购16辆氢能环卫车中标

10、山东采购10辆氢能公交中标

11、天津采购55辆氢能牵引车中标

12、洛阳采购50辆氢能混凝土搅拌车中标

3.万吨级绿醇工程开工!大连氢基能源码头配套项目

8月30日,由大连西中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大连投资有限公司及大连蒙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万吨级绿色甲醇等液体化学品泊位、绿氨等液化烃泊位及配套公辅设施工程在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正式开工,标志着面向东北亚的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氢基能源中心建设全面展开。

据悉,今年6月,中远海运大连投资公司与市政府、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西中岛化学品及氢基新能源储运一体化及化学品船队项目协议,总投资240亿元。项目签约后,长兴岛与中远海运快速推动合作建设项目落地。万吨级绿色甲醇等液体化学品泊位、绿氨等液化烃泊位及配套公辅设施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氢基能源中心建设全面展开。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氢基能源中心配套码头项目投资5.1亿元,计划建设1个万吨级液化烃泊位、1个万吨级液体化学品及油品泊位,泊位总长396米,计划2025年6月30日前竣工投产。码头设计吞吐量约139.9万吨/年,设计通过能力约158万吨/年,可实现汽油、航煤、醋酸、甲醇、液氨、液化石油气等10个货种的装卸作业。

4.国鸿氢能参建!全国首艘内河氢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开工,可储氢550Kg续航380公里

9月3日,全国首艘64TEU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在浙江禾东造船厂正式开工,标志着嘉兴港区氢能船舶建造推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该船舶以氢燃料为唯一能源,搭载了国鸿氢能提供的氢动力系统,这不仅是国鸿氢能在重载绿色航运领域的首个标志性突破,也充分展示了公司积极推动氢能技术深入交通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该船总长64.5米,型宽12.6米,型深3.55米,吃水2.75米,载货量64标箱1450吨,采用2台单机功率220千瓦电机作为主推进电机,并配备了国鸿氢能最新自研的鸿瀚C240氢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由2套240千瓦氢燃料电池组构成,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船用氢燃料电池组。

船舶由嘉兴港区下属国资公司浙江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打造,作为全国首艘内河氢能集装箱船舶,专线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单程航线距离120公里,完全绿色环保,零排放零污染,续航里程可达380公里。

这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又一大技术创新与突破,也填补了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5.2024年氢能客车“落地”追踪

氢能客车在全国多个地区得到推广应用。据公开消息,2024年以来,国内氢燃料电池客车交付投运的消息超12则,此外还有许多招标、试运营、免费通过高速和为奥运服务等方面的氢能客车动态,整体上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从投放地区来看,氢能客车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落地投用较多,尤以北京和安徽为代表,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部分城市采用氢能客车,但主要是服务于论坛活动和公共交通,市场空间与应用场景还需继续开发。
中国香港也开始推广氢能客车。如香港城巴已展开氢能巴士第二轮评估,继续了解其在夏季炎热环境行走相同路线的营运表现。此前香港首辆氢能双层大巴试验通过三条收费隧道,达成了氢能客车首次在港岛及新界载客行驶的记录。

6.央企电力巨头,再投氢能!

据悉,近日,华电集团在长春成立绿氢科技能源公司。华电长春绿氢科技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储能技术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等。该公司由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华电吉林能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资料显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组建的五家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华电主业为: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7.中国内地第31座LNG接收站即将迎来首船!

据悉,载重7.5万吨LNG的运输船自8月29日在澳大利亚完成装载后,正在向潮州华瀛LNG接收站驶来,这也标志着继惠州LNG接收站后,中国内地第31座LNG接收站即将迎来首船。

据悉,华瀛LNG接收站由华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73.99亿元,分二期建设。项目一期用地约35.7公顷,用海约117公顷,主要建设3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LNG气化工程、槽车出运工程及配套工艺装置,配套1个21.7万立方米LNG船舶接卸泊位、1个工作船泊位及相应设施等。

8.1300公里!打通“氢能高速走廊”

近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企业羚牛氢能与海珀特合作研发的18吨氢能物流车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驶出,跨越京、津、冀、鲁、苏、浙六大省市,圆满完成了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至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长达1300千米的长途运输任务,成功构建了连接北京至长三角地区的氢能高速走廊。

具体来看,经过33小时的连续高强度运行,H18顺利抵达目的地,单次续航里程超600公里,全程零故障。行程中,共进行了两次加氢操作。首次加氢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的中国石化加氢站完成,第二次加氢在江苏省扬州市文昌西路的加油加氢站完成,总行程共消耗54千克氢气。

9.氢能加强合作!中非论坛: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

中非合作论坛于9月4-6日在北京举行。9月5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设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开展卫星遥感、月球和深空探测合作,助力非洲实现绿色发展。”

10.深圳核发首张加氢站气瓶充装许可证

日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为中石化深圳分公司龙珠源加氢站颁发了深圳首张加氢站充装许可证,这标志着深圳氢能产业利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随着国内氢能产业政策的频频出台,深圳作为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始终将氢能产业视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中石化龙珠源加氢站是深圳市首家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车用加氢站充装许可,由于缺乏先例,发证工作面临安全生产等政策性障碍。为此,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政策细节。

全部技术指标合格后,市市场监管局南山局第一时间签发证书,其证书有效期为2024年8月9日至2028年8月8日,实现了深圳市加氢站气瓶充装许可零的突破。

截至2024年8月,深圳建成加氢站2座,分别是加注能力为1000千克/天的妈湾电厂电解水制氢加氢一体站和加注能力为500千克/天的南山龙珠源加油加氢合建站。

国际动态

NEWS

1.金砖国家将联手加快氢能技术推广应用!

金砖国家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于2024年8月27日至30日在叶卡捷琳堡举行。来自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埃及、阿联酋和南非的5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会议由俄罗斯牵头举办。

会议期间,来自各金砖国家的研究人员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最佳科技实践进行介绍,并讨论了现代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被确定为新的优先研究领域之一。与会者认为,纳米结构状态的钯与其他铂结合在一起,比单独状态的其他铂具有更好的特性,能够适应氢能工程所需,这对技术工艺的效率产生了影响。开发钯基材料和合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金砖五国氢能技术的推广。

2.全球首家!托普索绿色合成氨厂投入运营!

8月29日,托普索(Topsoe)、Skovgaard Energy和Vestas三家公司联合在丹麦Ramme建造了一座绿氨工厂,该工厂是全球首家已投入运营绿色合成氨厂,其完全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该工厂采用了一种动态方法,根据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输出的固有波动进行调整,并与工厂的电解和氨合成回路相结合。这种方法确保了优化生产,并提高了成本效益。由于电力完全来自可再生能源,所生产的氨将被归类为绿氨。

据悉,该工厂由新安装的50兆瓦太阳能电池板和现有的12兆瓦V80-2.0Vestas风力涡轮机组合供电。预计每年可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5000吨绿氨。这一产量相当于每年减少向大气排放的CO₂达8200吨。

会员动态

NEWS

近日,由我会副会长单位中海油气电集团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3130.2-2024《液化天然气装置和设备 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的设计 第2部分: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的特殊要求》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于8月1日正式实施。

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具有天然气接收、储存和再气化,以及向陆上天然气管道输送和计量天然气的功能。此装置以其建设周期短、部署快速灵活等优势获得市场青睐,成为全球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关注焦点。当前,我国在FSRU关键技术上已取得突破,FSRU关键设备——模块化LNG再气化系统已实现国产化,并在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实现工程化应用。因此,建立成熟配套的FSRU专用标准,对于推动FSRU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1月1日,《液化天然气装置和设备 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的设计 第1部分:通用要求》正式实施,此次第2部分的发布完善了《液化天然气装置和设备 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的设计》系列标准,填补了国内在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为我国在此领域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进一步扩大中国海油在国家标准领域话语权。


专家动态

NEWS

1.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交通运输部水科院船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受邀参加甲醇燃料中速机技术研讨会暨签约仪式

8月20日,武汉创新江海运输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签订40台套CS21M甲醇单一燃料中速机合同,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交通运输部水科院船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出席活动。

纪永波主任宣介了《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的实施意义,阐明了发展新能源船舶的方针路线。并与参会人员互动解读《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

2.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燃气集团(长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家汉赴“淮河能源启航”号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开展慰问活动

8月23日,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燃气集团(长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家汉前往“淮河能源启航”号,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慰问与党建共建活动,为奋斗在一线的船员们送去了关怀与鼓励。

庄家汉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指出,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燃气集团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体党员和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3.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中心主任王贺武受邀参加链宇科技与中集储能签约仪式

8月22日,北京链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中集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车网互动、虚拟电厂运营、工业化节能升级改造,及AI大模型赋能的数字化能源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共同推动储能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中心主任王贺武,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出席本次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