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 (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2023年9月 第4期

2023-11-03 创始人 3055次

                                                                2023.09.22  ▏总第七期

   1

协会动态


1.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2

政策法规


1.嵊州: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布局发展氢能“制储输用”

2.《青岛市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发布

   3

关注热点


1.欧阳明高:氢储能要比电池储能便宜几个数量级!

2.衣宝廉院士:加氢站氢源成本降至30元/公斤以下时,燃料电池车运行费用可与燃油车竞争

3.全球头部车企“卡位”氢车赛道

4.一批甲醇燃料船舶及配套产品项目签约

5.两大航运巨头联手推进航运业绿色转型

   5

会员动态


1.热烈祝贺武汉齐达康“YB型橇装式气液混输增压装置”评估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2.中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

协会动态

NEWS


1.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2023年9月13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清洁能源车船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动力)进行氢能动力技术发展与车船行业应用实践专项调研。参加调研的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原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洪国,分会氢能车船专家组组长张国光专家叶东强、宿中泽、艾云龙。 

1

分会氢能车船专家组与潍柴动力氢燃料电池技术部长郗富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产品应用业务总监孙磊、氢燃料电池产品平台经理宋以堃、氢燃料电池产品技术管理刘德桐围绕SOFC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性能对比、SOFC与有机液储氢技术(LOHC)技术互补性与在车船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座谈和技术交流。 

2

分会氢能车船专家组与潍柴动力专家就交通运输企业关注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车船动力应用,氢能储运安全性、经济性、使用方便性及储氢密度等方面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双方还围绕氢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展开了充分地研讨,并表示加强在氢能储运和车船终端不同应用模式的技术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氢能新技术、新装备在交通运输车船领域的应用规模,为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策法规

NEWS


1.嵊州: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布局发展氢能“制储输用”

2023年9月17日,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

2.重点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挥热电联产以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先优势,推动热电联产应用从传统能源开发领域向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拓展。

3.积极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布局发展氢能“制储输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氢能产业链。重点发展氢能制取装备、氢能存储装备、氢能运输装备等核心装备产业,培育发展高效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空压机等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配套发展面向氢能的装备检测、车辆维护、安全培训等生产服务领域。

2.《青岛市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发布

近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青岛市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为青岛市行政辖区,包括七区三市,规划区陆域面积11295平方公里。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专项规划》中对全市建设数量进行预测。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035年青岛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总量达到2.6万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布局公共加氢站80座。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也得以明确——近期结合周边用户需求,布局规划加氢站14座。同时,为加快加氢站的示范推广,结合具备条件的公交场站、港口、工业园区等建设自用站11座,站点总计25座。

在氢源保障方面,近期丽东化工、青岛炼化、海湾化学和金能化学等工业副产氢产能10.9万吨/年,可满足青岛市2.6万吨/年的用氢需求。远期加速由“灰氢”向“绿氢”的跨越,积极引入核电和风电制取的“零碳”氢源。推进站内制氢加氢站的试点建设,培育“制-储-加”一体化应用模式。

关注热点

NEWS


1.欧阳明高:氢储能要比电池储能便宜几个数量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展望”的演讲。

制氢将成为中国氢能的优势,氢储运仍是薄弱环节,但是有很多选择。实际上,储氢是氢能相比电池最大的优势。当下,电池储电至少需要1000元/度,1kg氢需要33度电,这些电用电池储存需要3.3万元。1kg氢如果用一个10MPa的高压容器储存,最多需要100多块钱,差1~3个数量级。储氢贵是指车端,车下储氢跟电池储电相比要便宜几个数量级。

从氢能全产业链看,已经基本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氢能有战略价值,但是现在要发挥它的商业价值,没有商业价值,技术会很难进行下去,而商业价值的核心就是性价比,关键是绿氢的成本。要以富余绿电资源低成本制氢为源头推动,以多元化场景应用为龙头拉动,这样来带动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2.衣宝廉院士:加氢站氢源成本降至30元/公斤以下时,燃料电池车运行费用可与燃油车竞争

一、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国产化、批量生产,同时提高电堆的比功率,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进而降低燃料电池车的成本。靠技术创新,提高工作电流密度和简化系统,采用超低铂有序化电极大幅度降低铂用量,将燃料电池车的成本降到锂离子电动车水平。

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绿氢,采用天然气或纯氢管网输送氢气,研发并使用抗毒氢氧化电催化剂,加氢站氢源成本降至30元/公斤以下,燃料电池车的运行费用就可以和燃油车相竞争。

三、实现高压储氢瓶和加氢机等国产化和批量生产,建油、氢、电合建站,就可大幅度降低加氢站的费用。在加氢站达到一定的密度,再示范商业化乘用车。

3.全球头部车企“卡位”氢车赛道

前阵子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慕尼黑车展上正式召开。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致辞中透露:“MW新世代车型将在2025年面世。新世代并不局限于纯电动车,而是意味着零排放车型,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

宝马对氢燃料电池车的“雄心”并不突然。2023年,宝马集团已经推出了近100辆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组成的试点车队,最大输出功率达到295千瓦,正在全球市场开展公众展示和体验活动。不止宝马,销量排名top10的车企,都已卡位氢车赛道,并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之间做出了抉择。

整体来看,对于氢能源汽车,除了现代和丰田两家能实现量产外,其它头部车企都在积极与燃料电池企业共建研发,并集中在2025年前后实现“氢车上路”。

4.一批甲醇燃料船舶及配套产品项目签约

近日,我国船舶企业一批甲醇燃料船舶及配套产品项目签约:

1.大连造船获甲醇双燃料动力智能VLCC新船订单

2.北海造船签署两艘32.5万吨WinningMax型矿砂船建造合同 

3.普陀长宏甲醇加注船改装项目签约

4.中船九院中标柴油机试车系统及甲醇系统总承包项目

5.中船动力集团签订甲醇双燃料项目主发电机组订单 

6.中船发动机甲醇双燃料船舶主机签约7.海德威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签约

5.两大航运巨头联手推进航运业绿色转型

9月19日,马士基和达飞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完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决定联手加强在脱碳相关领域的合作。

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集装箱船舶替代绿色燃料,合作内容包含:开发高标准、可持续的替代绿色燃料,包括对相关温室气体和全生命周期分析,并协助绿色甲烷和绿色甲醇大规模生产设定框架;开发和维护绿色甲醇船舶在安全和加注方面的运营标准,并加速世界各主要港口对生物质/电制甲醇加注和供应做好准备;继续探索联合研发其他净零排放解决方案,例如氨等新型替代燃料,或船舶的创新技术。

会员动态

NEWS


1.热烈祝贺武汉齐达康“YB型橇装式气液混输增压装置”评估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9月13日,“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石油化工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由我会理事单位武汉市齐达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YB型橇装式气液混输增压装置”的评估会。由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中油工程北京项目管理公司天津设计院、湖北省燃气科技委、华中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五名专家代表组成专家组,特邀大港油田金万航石油物资装备有限公司、势加透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用户代表出席了会议。

3

一、该装置采用自有的液压传动、柱塞增压专利技术,实现对气、液、气液混相等介质进行增压,较好的解决了气井排水采气、输送积液堵塞、管输增压、油气井及站场放空回收等问题,大幅减少放空气液量。

二、该装置在长庆、青海、新疆、东海、大港、延长等油气田使用了近百台套,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可实现单台套每天回收2000Nm3~90000Nm3天然气。

三、YB型橇装式气液混输增压装置技术图样、工艺文件、质量文件齐全、完整。

四、主要技术创新点:

(1)装置进气压力0~15MPaG,气液比0~100%,能更好适应现场工况需求。

(2)装置集成化程度高,安装移动方便,易损件少,故障率低,维修简单。

(3)采用独特密封工艺,密封寿命长达8000小时以上。

(4)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与站内控制系统联动,可实现无人值守。

2.中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

近日,由我会副会长单位中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3130.1-2023《液化天然气装置和设备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的设计 第1部分:通用要求》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在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提升了中国海油在LNG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我国在LNG领域的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极大推动了我国在此领域技术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切实推进了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