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 (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2025年2月 第1期
2025.2.14 ▏总第五十九期
1 政策法规
4.广东“健全氢能交通产业链条”入选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
2 关注热点
3 国际动态
4 会员热点
(点击以上各标题可跳转原文)
政策法规 NEWS
1.工信部公示116个项目名单!含多项涉氢项目
2月6日,工信部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资格评审结果,共有116项重大技术装备公示,其中包含多项氢能相关重大技术装备,涉及甲醇燃料供应系统、氢气压缩机、加氢反应器等。
2.出政策了!氢能车高速免费,第8省!
据悉,辽宁省近日发布《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提出,加快推进“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建设,对氢燃料电池货车行驶“沈大高速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具体以实施细则为准。同时,对加注能力在500千克(含)以上的新建和改扩建商用加氢站,
3.政策东风已至,绿氢产业如何借助136号文件起飞?
2025年12月31日前建成的,每座给予100万元建设补贴,大连市按现有政策执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结合当前绿氢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导向,以下是对该文件在风光制取绿氢产业中的意义与作用的深度解读:
市场化电价机制推动绿电成本下降
文件明确要求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风电、光伏发电等电力将全部进入市场交易。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14.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0%以上(超过煤电)。市场化交易将加速电价与供需关系的动态匹配,尤其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午间光伏出力高峰时段电价可能显著下降,直接降低电解水制氢的电力成本。
数据支持:目前绿氢成本中电力成本占比高达60%-70%,若市场化电价机制推动绿电价格下降10%-20%,绿氢成本可降低至15-20元/公斤(2025年电解槽效率提升后测算)。
4.广东“健全氢能交通产业链条”入选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
2025年0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清单(第一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交通部遴选出了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共45项,
其中“健全氢能交通产业链条”入选第四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创新举措包括:(1)布局南海、高明、云浮三大氢能产业聚集区,完善交通氢能产业链条。佛山投入应用10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建成加氢站36座。(2)探索制定加氢站设计、规划、立项、报建、建设、验收等相关规范指引,制定高明有轨电车运营安全管理细则等 53 项运营规章制度文件。(3)通过政企合作、产学研协作等模式,引进12个氢能领域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攻坚氢能源交通运输成本高、储运难等行业难题。佛山仙湖实验室形成以院士为核心、国家级高端人才为骨干的 200人科研队伍,成立氢能领域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实施效果包括:从制、储、输、用四方面构建完整的佛山氢能产业体系,引进、培育亿元以上氢能产业项目26个,南海氢能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15省市24条!2025年1月氢能政策汇总!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我国发布了24条与氢能相关的政策,包括国家政策5条,地方政策19条。从中央到地方,氢能产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在政策的推动下,氢能产业正逐步构建制、储、输、用氢能全产业链体系。本月国家政策涉及交通运输、标准制定、绿色技术、重大技术装备、未来产业等多个方面。
地方政策涉及北京、广西、江苏南京、广东广州、广东佛山、河南、四川、江西、上海、沈阳、湖南、浙江宁波、山西、辽宁等,各省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出台氢能政策,完善氢能全产业链。湖南和山西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广西打造氢能干线走廊,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江苏南京聚焦氢能源“制、储、用”环节,打造华东地区氢能创新技术孵化园区、先进装备制造园区和氢能应用先行先试示范园区;浙江嘉兴港区12条政策扶持氢能。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在2025年1月25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通行收费公路的氢能货车免收通行费;辽宁省对氢燃料电池货车行驶“沈大高速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
关注热点 NEWS
1.央视:我国首个绿氢制绿色甲醇项目将于6月份试生产
春节期间,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部分项目保持不间断施工。在洮南绿色甲醇项目现场,从除夕到初七,180余名项目建设者坚守岗位,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推进。该项目于2024年4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224亿元,规划产能100万吨。项目利用风能和生物质能,打造“绿色新能源+绿色化工”产业链。目前,该项目一期5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艺设备安装,预计今年6月底试生产。
据悉,2024年3月,上海电气投资建设的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西部(洮南)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制氢部分采用8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和200Nm3/h 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组合方案。
2.中远自己的LNG船在自己的船厂造,用上了GTT的系统!
2025 年 2 月 6日- GTT、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 (CSLNG)和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CHI)签署合作协议。这是与 CSLNG 的第一份协议,CSLNG 专门从事 LNG 运输项目投资、建设和管理。CHI 是中国领先的集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为一体的大型重工企业,经营着 9 家造船厂,GTT 和 CHI 此前于 2018 年 1 月签署了一份关于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液化天然气燃料船的新建、维护和改造的合作协议,该协议于 2020 年 5 月续签。
合作三方一致同意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C)、超大型乙烷运输船 (ULEC)、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以及液化天然气和氨作为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燃料解决方案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外,该协议旨在促进其技术部门之间更紧密的合作,以促进 GTT 薄膜技术在以上领域的应用。它还强调了共同创新、开发新项目和促进液化天然气行业年青英才教育培训的承诺。
3.吉利醇氢电动汽车亮相亚冬会
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吉利控股集团为本次盛会提供了950辆服务保障用车,其中350辆是醇氢电动汽车,这也是吉利醇氢电动汽车在亚冬会的首次亮相。
什么是醇氢电动汽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技术路线不一样,运行的原理也不一样。甲醇是化学原料,过去的甲醇基本上都是用天然气、煤炭,或其他的碳化石能源转换而来的,所以叫甲醇汽车。现在把甲醇的路径改变了,把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的能源转换成液体能源,这种液体能源就是甲醇,称之为醇氢。所谓的醇氢即甲醇是氢的载体,甲醇就是氢气,只是把氢气变成液体。氢气是风能、太阳能转换而来的,称为“远醇”。通过醇氢能源的燃烧来产生电能,驱动汽车前进,因此称为醇氢电动汽车。具体来看,每升甲醇的价格是2.5元。醇氢电动既可以加甲醇,也可以加油,还可以随心混加,而且是同一个加注口,也就是“可甲醇、可燃油、可电动”。此外,醇氢电动车的好处是不怕冷,即使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续航能力。
4.沪东中华两艘第五代LNG船顺利开工
2月10日,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在西部厂区制造二部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启动两艘自主研发的第五代LNG船建造工作。其中,一艘为卡能源一期项目的5号船(H1794A),另一艘为马石油项目的3号船(H1896A)。
本次开工仪式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导和嘉宾出席。其中,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勤翀,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吴红兵,船东监造组现场经理村中乔,ABS船级社现场经理竹建福,CCS船级社现场经理孙晓东,公司LNG副总建造师黄华兵等领导参与了卡能源一期项目5号船的开工仪式。
与此同时,川崎汽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肥后野智史,船东监造组现场经理大河原浩二,DNV船级社上海区域总经理李佳,公司LNG副总建造师黄华兵等嘉宾出席了马石油项目3号船的开工仪式。
5.氢的应用场景(交通:公路和航运)
氢能交通是氢能最具潜力的赛道。交通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发展氢能是交通脱碳的必经之路。
中国氢能联盟估计,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在交通领域的用氢需求达4051万吨。虽然从氢气用量来看,交通领域需求量低于工业领域,但汽车等交通工具产业链长,氢能交通可撬动庞大的产业规模,发展潜力最大。
氢能在重载交通领域应用潜力优良,现阶段应用以氢能汽车(商用车)为主。交通行业要实现碳中和,需要锂电和氢能各取所长、互补发展。
氢的质量能量密度高于锂电池,在重卡、船舶、航空等高载重、续航要求高的场景应用潜力优良。目前氢能在交通领域的推广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氢能也有望在船舶、航空运输领域推广。化石能源清洁绿色替代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路径之一,绿色氢基能源作为交通燃料,可以应用于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航海等多种场景,是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6.全国首座内河LNG接收站项目吹扫速度创造新纪录
近日,由十四化建承建的全国首座内河LNG接收站项目——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顺利建成,其中55000米工艺厂管道全部吹扫合格,用时仅25天,创造国内LNG接收站工艺厂管道吹扫速度最快纪录,被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权威媒体——中国工业报社授予“中国工业新纪录”。
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建设的重要能源保障设施和天然气储备调峰基地,也是国家“气化长江”战略的示范项目。接收站工艺厂管道主要由LNG和NG管道组成,管道运行环境处于超低温工况,对管道的清洁度和干燥度要求极高。为此,项目管理团队动态优化吹扫流程与顺序,确保了施工过程安全有序推进。
7.我国甲醇行业发展研究
甲醇的上游原料包括煤炭、焦炉气和天然气,下游产品包括传统下游甲醛、醋酸、二甲醚、MTBE等,也包括新兴下游煤/甲醇制烯烃(CTO/MTO)、醇醚燃料等。甲醇行业发展成熟度高,下游结构丰富,市场化程度较高,加之具有期货产品,所以市场参与群体广泛。
具体来看,甲醇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甲醛,甲醛可用来生产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业,其次是用作模塑料、涂料、纺织物及纸张等的处理剂。同时,甲醇为基本有机原料之一,用于制造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以及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
8.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行业全景图谱
燃料电池 ( FuelCell ) 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它能直接将燃料 ( 如氢气、各种富含氢的气体,如重整气和甲醇等 ) 和氧化剂 ( 净化空气、氧气和一些液体,如过氧化氢和硝酸的水溶液等 ) 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转化为电能。
根据电解质的种类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五大类;按燃料类型分,有氢气、甲烷、乙烷、丁烯、丁烷和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甲醇、甲苯、汽油、柴油等有机液体燃料。有机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必须经过重整器 " 重整 " 为氢气后,才能成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9.氢能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回顾人类所消耗的能源形式,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农耕时代开始使用的煤炭、工业时代大规模应用的石油与天然气,人们不断的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能源,相对于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通常会受到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限制,而核能一旦泄露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氢能由于自身的高燃烧热值、可持续性、储量丰富、零污染等优点进入人们的视野,发展氢能源能够实现真正的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提速减碳的过程。氢气作为零碳的能源载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50年世界上20%的CO2减排可以通过氢能替代完成,氢能消费将占世界能源市场的 18%。
10.探秘绿色甲醇,解码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共振
甲醇是一种最为常见、应用场景最为广泛的大宗基础化工品,全球每年消费量达到1.26亿吨,行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全球甲醇生产目前主要以煤炭或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制备原料,其中我国甲醇生产以煤制甲醇为主。随着全球推行远期净零排放政策,甲醇作为碳排量巨大的化工品,其减排降碳势在必行,基于可再生能源/资源制备的绿色甲醇开始加速发展。然而,当前绿色甲醇面临着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原料可获得性不稳定、可持续生产成本高、存在竞品替代风险等挑战,要实现绿色甲醇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政策、技术、成本、市场等问题。
11.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新系列大型LNG运输船开工
2月13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为中石化项目建造的17.5万方大型LNG系列船首艘(H2716船)正式开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际合作部副总经理吴瑞坤,山东海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姜文鑫,太平石化金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凯,山东海洋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茂忠,DNV船级社全球副总裁陈铿,GTT中国区总经理Adnan Ezzarhouni,中船贸易船海业务三部总经理荣耀,公司总经理肖文林、副总经理林青山等出席开工仪式。
此次开工的17.5万方大型LNG船属于江南造船主建产品,是江南造船以国际最新、最先进的大型LNG船设计理念自主研发设计、迭代升级的新一型LNG运输船(“LNG JUMBO”),其总长为298.5米,型宽为46米,型深为26.5米,满足目前最新的规范规则,具有主流、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综合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动态 NEWS
1.全球天然气市场走向,预计今年LNG需求4.4亿吨
1月下旬,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天然气市场季度报告显示,随着全球天然气需求持续上升,而供应速度尚未恢复到疫情和能源危机前水平,全球天然气市场将在2025年保持紧张态势。
全球天然气需求恢复增长亚太市场贡献突出
国际能源署报告认为,在遭遇2年的供应冲击之后,2024年,全球天然气市场逐步实现再平衡,并恢复结构性增长。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创历史新高,天然气在多个领域继续取代石油和石油产品。亚太地区市场和天然气的工业应用是需求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内有关机构预估,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为4.0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较上年提升接近2个百分点。主要天然气市场需求进一步分化,其中欧洲需求连续三年负增长。一方面,欧洲核电及风光发电水平提升,发电用气需求持续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气价下跌刺激部分工业用气回升。北美需求保持偏低增速,美国消费量受发电用气增长带动,工业用气增速较低。亚太需求较快增长并贡献全球一半增量。中国、印度及新兴市场增长最为突出;韩国发电及城燃用气支撑整体需求;日本受年初气温偏低、核电机组推迟重启等影响,天然气消费止跌回升。
会员动态 NEWS
1.中集绿能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空分装置签约
据悉,2月10日,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宏气体”)与我会副会长单位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旗下的中集绿能低碳科技(湛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绿能”)签约仪式在广东省湛江市圆满举行。
中集安瑞科与金宏气体共同积极探索新能源转型的战略性创新,拓展副产绿色二氧化碳的低碳高附加值应用项目,联手打造行业优秀示范。金宏气体将新建一套绿色低碳空分装置,为中集绿能提供制备绿色甲醇所需的各类气体产品(绿氧绿氮等)及运维服务。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裁杨晓虎、中集绿能总经理李东、金宏气体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向华携双方管理团队出席签约仪式。
2.天海氢能喜获大容积Ⅳ型瓶供氢系统订单
新年伊始,我会理事单位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所属天海氢能喜获390L+450L Ⅳ型瓶供氢系统批量订单。这是天海氢能450L Ⅳ型瓶实现首批交付后又一重磅订单,产品配套应用于氢燃料重卡,填补了国内超大容积Ⅳ型瓶市场空白,为氢能重卡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批供氢系统搭载2支390L+4支450L Ⅳ型瓶,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采用了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有效降低了车辆重量和氢气消耗,更好满足了用户对长续航、轻重量的需求。
当前,车载供氢系统朝着大容积、轻量化、高压力、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天海氢能不断突破Ⅳ型瓶核心技术,完成了多项大容积储氢瓶开发认证,供氢系统轻量化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390L、450L大容积Ⅳ型瓶确保了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了运输效率和续航里程,以卓越的性能优势和创新技术引领行业潮流。
截至目前,天海氢能完成了国内首款35MPa-450L Ⅳ型瓶国标认证,形成了工作压力20/35/70MPa、容积58L~1080L全系列产品覆盖,已取得国内认证和多项国际认证,包括ECE R110、ISO 11439、ECE R134、ISO19881等,适用于CNG、氢能商用车及乘用车各种车型供气系统。
- 05-09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 02-13永安行: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 01-03华电取得首个绿氨掺烧项目
- 07-12内蒙古首套“出国”制氢系统正式产气 开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篇章
- 04-23北京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排约90吨
- 09-1878辆“无锡造”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投用
- 07-19全球首个万吨级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签约浙江
- 07-06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03-03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锡启用
- 12-26氢能摩托车实现“水循环”